知晓您的血压,驾驭健康人生——全国高血压日,我们在行动
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作为一个心内科医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见证了太多因血压高控制不佳而引发的悲剧,也收获了更多因有效管理而重获健康的笑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不想老生常谈,只想结合我们每天面对的真实情况,与您聊聊关于血压的那些“关键小事”。
一、为什么我们总对高血压“念念不忘”?
因为在心内科医生眼里,高血压绝不是体检报告上一个孤立的数字。它是潜伏在血管里的“沉默杀手”,是引发一系列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始作俑者”。
· 对心脏: 它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直接推手。心脏长期在高压下工作,就像弹簧被持续过度拉伸,最终会失去弹性,导致衰竭。
· 对大脑: 它是脑卒中(中风) 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高血压都“功不可没”。
· 对肾脏: 它是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高压会损伤肾脏的细微血管,导致肾脏“滤网”功能报废。
在我们日常接诊中,很多患者直到出现胸闷、头晕、甚至偏瘫时才后悔莫及。而这一切,本可以通过早期知晓和干预来避免。
二、您的血压,您真的了解吗?——走出日常认知误区
在日常健康随访中,我们发现居民们对血压的认知存在几个常见误区:
· 误区1:“我没感觉,就没病”
正解: 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其“沉默”。多数患者早期毫无症状,但血管的损伤却在持续进行。感觉≠健康,血压计的数字才是硬道理。
· 误区2:“年纪大了,血压高一点正常”
正解: 年龄增长确实会使血管弹性变差,但这不是放任不管的理由。任何年龄段的血压都有健康标准,有效控制能显著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 误区3:“血压正常了,就能停药了”
正解: 这是最危险的想法!降压药的作用是“控制”而非“治愈”。擅自停药会导致血压剧烈反弹,极易诱发心脑血管急症。所有用药调整,务必遵医嘱。
三、驾驭您的血压:日常管理的“五大支柱”
基于我们多年的健康管理经验,控制好血压,您需要建好这“五大支柱”:
1. 精准监测——“知己知彼”
· 建议家庭自备血压计: 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记住“安静三五分”: 测量前安静休息5-10分钟,排空膀胱,30分钟内避免吸烟、喝咖啡或剧烈运动。
· 做好记录: 记录下日期、时间、血压和心率值,复诊时带给医生看,这是调整用药的黄金依据。
2. 健康饮食——“盐多必失”
· 严格控盐: 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注意酱油、咸菜、加工食品等“隐形盐”。
· 推荐“DASH饮食”: 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适量吃鱼禽、坚果。
3. 科学运动——“动静结合”
· 坚持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5天,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运动时微微出汗、心跳加快但不气促为宜。
4. 规范用药——“依从性是金”
· 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降压药是保护您的重要武器。请按时、按量服药,即使出差、旅行也别忘记。
· 学会管理药物: 使用药盒,设置手机提醒,防止漏服。
5. 平和心态——“心平气和”
· 管理情绪: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易怒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如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
四、我们的承诺:您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在全国高血压日之际,我们想对您说:
· 我们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医生护士,更是您健康的同行者。
· 我们门诊的血压测量仪永远为您开放,欢迎您随时来测一测。
· 如果您对用药、饮食有任何困惑,请不要犹豫,随时来咨询我们。
高血压的管理,是一场需要医患共同努力的“持久战”。它不需要昂贵的代价,需要的是您的一份重视、一份坚持和一份信任。从今天起,知晓您的血压,驾驭您的健康人生。
本文指导专家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袁清茹
袁清茹: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曾在北京301医院及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专业,各大医院进修心脏超声及食道超声。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委员,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炎等疾病有丰富的循证医学治疗经验。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3篇,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